3D打印机被称之为改变未来世界新的创造性科技
根据3D打印机的原理,只要电脑能设计出产品,或是对原来的物体进行360度的扫描,打印机就能够根据图纸把它制作出来。最近,意大利著名设计师MarcoGiubelli使用一台被称为RapMan3.1的自制3D打印机,打印出一个90米长大坝的模型。
英国发明家恩里科迪尼和他的“DShape”在工作间里
人类的工作、生活、思维方式,都将因它而发生颠覆性改变
眼下,“3D”这个概念可谓在全球火得一塌糊涂。2月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封面文章,就介绍了3D领域又一前瞻性产品――3D打印机(3Dprinters),称之为改变未来世界新的创造性科技。其封面照片上那把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、可演奏美妙音乐的小提琴,更是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。
敢设计就敢制造
关于打印机,最早出现的是针式的,随后是喷墨打印机,黑白和彩色激光打印机。这些东西都经历了一个从推广到普及的过程,才逐渐被大规模应用。但无论何种打印机,都只能打印平面文件,即输出信息只能是2D的形式。
所谓3D打印机就是可以“打颖出真实物体的一种设备。之所以称为“打印机”,是因为其参照了传统打印机的技术原理――其“打颖过程是分层加工的,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。
据《经济学人》的文章介绍,3D打印机在其诞生后的前30年间,主要用于航天、医疗和汽车工业的模型制作。随着其进一步走向成熟,目前3D打印机已开始被用于直接生产成型的产品。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对每件产品进行单独加工,而不是每一道工序使用一套模具,因而对产品的小修改不会增加额外成本。文章预测,在不久的将来,从鞋、眼镜到厨房用具等各种产品上,这种大规模定制化(masscustomization)最终将超越传统的规模化生产方式(massproduction)(即注塑模型的生产方式)。未来,制造业将彻底摆脱集中式管理模式,人们将不再需要工厂,生产线和装配线也会随之消失。
根据3D打印机的原理,只要电脑能设计出产品,或是对原来的物体进行360度的扫描,打印机就能够根据图纸把它制作出来。如2010年9月网络上出现的一个视频,说的就是“日本3D打印机问世,立体物瞬间复制”。在视频中,科技人员将石膏粉注入3D打印机,现场复制了一个哈密瓜,无论颜色、纹路、大小都和原来那个一模一样。日本艺人在综艺节目上还测试用3D打印机制造人脸模型,其相似程度也让现场来宾惊呼连连。
3D打印机的出现,让从前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画面真的成了现实。
3D打印机“打颖出来的食物
什么都可拿来打印
只要能想象出来的东西,3D打印机几乎都能打印出来。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想将平面图像制作成立体实物的愿望,刺激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。
最近,意大利著名设计师MarcoGiubelli使用一台被称为RapMan3.1的自制3D打印机,打印出一个90米长大坝的模型。设计师表示,他目前正使用这款打印机制作一个伊拉克建筑模型。
不仅仅是建筑模型,科学家们预测,在未来,锤打、锯切、钻孔和砌砖等建筑技术都将被打印所取代。目前,英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台房间大的巨型机器,称以后将用其来“打颖墙。其工作方式就像一台大型喷墨打印机朝一个特定位置喷射潮湿材料,之后这些材料会在空气中变硬。这种“打颖出来的墙能留出用作门窗的空间,并能预留用来布设电线和管道的位置。据说这种墙比一般建筑材料制成的墙更加结实、功能更多,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更少。
2010年3月,英国MonoliteUKLtd.公司老板,同时也是发明家的恩里科迪尼(EnricoDini)向媒体宣布,经过4年的研发,他已成功研制出一种名为“DShape”的大型3D打印机,它能够打印出一幢完整的建筑。据此,欧洲太空总署与其商讨打造一部新的3D打印机,以便未来供人类在月球上建造房屋。
照这么下去,人们不禁要问,建筑行业岂不是有很多人要失业?――岂只是建筑行业,人们的工作方式、生活方式甚至观念都将因此发生颠覆性的改变。
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2009年8月曾报道,英国数码成形公司现阶段正向大型企业推销3D打印机。该公司的萨瓦什马赫达维博士对记者说,3D打印技术可以改变设计方式。比如,商店安装3D打印机,顾客可以自己设计首饰甚至衣服和鞋子,自己定制形状、颜色和材质,然后再打印出想要的东西。这既能使顾客免除遍寻不着的苦恼,还使得每一件商品更具独特性。
有人说,以后木匠工作时,只需要带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喝茶看报纸去了。3D打印机更是开车族的福音,它能快速打印出各种汽车零部件,免去上维修店修车的麻烦。此外,3D打印机某一天也会进入医院。自2009年瑞士科学家首次用3D打印机复制人体骨骼后,加拿大科学家随后也宣布研制成功“骨骼打印机”。可以设想,既然3D打印机能精确地喷出人造骨,那么我们以后看牙医,人造牙不是唾手可得吗?
著名的童话作家郑渊洁曾写道:“3D打印机投入市场后,会有用户使用它打印吗?希望制造商在3D打印机出厂前屏蔽打印枪支弹药的功能。”